帮助您找到您的生活目的的七个问题

有一天,當年我哥哥18歲,他踩著華爾茲舞步進到了客廳,驕傲地向我媽和我宣布,未來他想當一名參議員。只記得我媽聽到後可能說了類似「親愛的,那很好啊!」的話來安慰他,而我呢,只在意那碗cheerios麥片,根本沒在意他說了些什麼。

但是,自從那天起往後的15年來,當時的宣誓影響了他所做的一切決定,包括選讀的科系、居住環境、與誰來往,甚至是放假從事什麼活動。

在經過近半輩子的努力之後,他已經是當地城裡一個大黨的主席了,還是州裡最年輕的法官。他希望在接下來幾年,可以經營自己的第一間公司。

別誤會我的意思,一般來說這樣的情節並不常見,但我哥是個怪胎。

很多人即使從學校畢了業,找到一份工作,甚至賺到了錢,還是搞不清楚這一生想做的到底是什麼。在我18到25歲這段期間,我改變志向的次數都快超過換內褲的次數了。即便是後來我有了自己的事業,一直到28歲,我才終於搞懂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。

很多時候你我都相同,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。這是每一個成年人必經的掙扎階段 「我的熱情到底在哪裏?」 「到底做什麼才不會搞砸?」 我收到很多人來信問這樣的問題,即使他們有人已經40,50歲了,還是對自己想要的一無所知。

這樣的問題有一部分源自於「人生意義」這個概念。「人生意義」有個假設前提「人來到世上都是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,為了對得起天地良心,我們的責任就是去找出它。」這樣的說法就如同辯解某人的能量水晶是哪一款,還是幸運號碼34(還只限禮拜二或滿月的時候)是同樣的謬論。

事實上,沒有人能確定自己會在這個世界上待多久。活在世上的期間,我們都做了一些事,一些重要和一些不重要的事;重要的事帶給我們意義和快樂,不重要的事基本上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罷了。

當人們問道:「我的人生可以怎麼過?」或是「人生目的是什麼?」他們真正要問的應該是:「我可以利用時間做點什麼重要的事嗎?」

事實上,一定有更好的問題可以問自己。好問題不僅更容易思考,也不會有類似「人生意義」那樣荒謬的包袱。當你整天坐在沙發上吃多力多滋的時候,是完全不需要思考什麼人在宇宙間的意義的。因此,你應該反其道而行,立刻起身離開沙發,去尋找對你而言重要的事。常有人寫信來問我他們應該怎麼面對生活?他們的「人生的意義」是什麼?

對我來說,這根本無從答起。畢竟,我怎麼會知道某個人喜歡替小貓咪織毛衣?還是喜歡在自家地下室拍SM色情片呢?拜託,我是哪位啊?怎麼能代替別人決定什麼才叫最重要的事呢?

因此在做了一些研究之後,我列出一連串能讓你自行找答案的問題,幫助你釐清什麼才是重要且能為生活增添意義的事情。

我列出的問題既不詳細也不明確,甚至,還有點荒謬,但那是我故意設計的。因為尋找生活目標應該要有趣,而不該是件苦差事。

1. 你又愛又難吃的三明治是什麼口味,裡頭有夾橄欖嗎?

哈,是的!這個問題非常重要,你喜歡什麼口味的三明治?因為生活中有件惱人的小事是高中集會演講時不會告訴你的:

有時候,每件事都讓你感覺糟透了

現在的我或許聽起來悲觀到了極點。你可能會說:「嘿,Manson先生,凡事要往好的方面看。」但是,我認為我的想法才能真正讓人獲得解放。

每一件事情都能跟犧牲扯得上關係,也都得付出點代價;沒有任何一件事隨時都是令人愉悅或振奮的。所以問題就來了,什麼樣的掙扎和犧牲是你願意忍受的?因為,決定我們能否堅持理想的關鍵,就在於如何面對不可避免苦日子。

如果你想當個傑出的科技創業家,但無法承受失敗,或許你走不長久;如果你想當個專業藝術家,但無法接受自己的作品被拒絕上百次,甚至是上千次,那可能在開始之前就玩完了;如果你想成為熱門的律師,卻不能接受一週工作80個小時,這聽起來可能不太妙。

你對鳥事的承受能力到什麼程度?你能夠整晚不睡覺寫程式嗎?你願意延後10年再成家嗎?你可以接受一再地被嘲笑,直到把事情做對為止嗎?你願意嘗試哪種難吃的三明治?因為總有一天要吃到一個。

2. 有沒有什麼事現在說出來,會惹哭當年8歲的自己?

當我還是個孩子,我會寫故事。我曾經獨自坐在房間裡好幾個小時,不停地寫關於外星人、超級英雄、英勇武士、以及關於家人朋友的故事。我寫作並非希望有人讀,也不是為了讓父母師長刮目相看,只是單純因為我很快樂。

然後,因為某些原因,我不寫了,但是我不記得為什麼。大人們好像都有種跟童年愛好失聯的傾向。來自青春期的同儕壓力和成年後的專業壓力,都把熱情從我們身上給榨乾了。我們被灌輸一個觀念「只做有實質回報的事情」。

直到過了25歲,我才重新找回我對寫作的熱愛。也一直到開始了自己的事業,我才想起我曾經多麼地喜歡架網站-這都是我青少年時期單純為了樂趣而會做的事。

有趣的是,如果8歲的我對著20歲的我問道:「你為什麼不繼續寫了呢?」然後20歲的我回答:「因為我覺得我寫的不夠好啊」或是「因為沒有人要看」,還是說「因為寫作賺不了錢」。我想,我不只錯的離譜,那個8歲小男孩的我可能還會開始嚎啕大哭。

3.什麼事情可以令你廢寢忘食?

我們都曾有過為了某件事廢寢忘食,直到埋首好幾個小時之後,你才驚覺 「媽呀!我都忘記要吃晚餐了」。

據說,牛頓在全盛時期的時候,經常整天埋首工作忘記吃飯,他母親還得經常提醒他吃飯,否則,他可能壓根忘了這件事。

我曾經一度瘋迷電玩遊戲,當時就跟牛頓一樣投入到渾然忘我,但這情況可能不太妙。事實上,有好幾年這都是個問題。當時我會整天坐著玩遊戲,不去為讀書考試之類更重要的事做準備,也不會經常洗澡或與人碰面。

後來不再沉迷電玩之後才發現,我並非真的對電玩有熱情,真正使我熱衷的是可以對某事很在行,還能不斷進步。

遊戲的元素-畫面故事-這些都很酷,但就算沒有那些東西我也能過活。原來,能與人競爭-尤其是跟自己競爭-才是讓我茁壯成長的原因。

或許能讓你茁壯成長的是其他事情。也許是能有效率地規劃統籌,或是能在奇幻世界裡漂流,還是教會別人東西,也可能是能著手解決技術性問題。不論你感到有熱情的事情是什麼,不要只是看事情本身,而要看到其背後的動機與關聯性,因為,那才是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的。

4. 你願意讓自己多沒面子?

在成為專家之前,一定會經歷一段很遜的日子,而且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。

顯然地,為了表現的像隻很遜的無頭蒼蠅,勢必要出很多糗,而且是再三地出糗。但很多人都想極力避免出糗,只因為那是一件很鳥的事。

因此,由於萬物環環相扣的道理,如果你一直在避免讓自己出糗,那麼你就永遠不會覺得手上在做的是重要的事。

沒錯,又回到這個漏洞。

現在,有件事是你想做的,打算要做的,或是幻想著要做的,當然最後還是沒做,並且重複著不去做的理由,然後無限迴圈。

但是你的理由是什麼?我可以告訴你,若理由是基於擔心別人的想法,那麼你只是在蹧蹋自己寶貴的時間。

若你的理由類似「我不能創業,因為留下時間陪孩子更重要。」或是 「整天玩starcraft會擠壓創作音樂的時間,音樂對我而言更重要。」 如果是這樣,OK,聽起來還不賴。

但如果理由是「我爸媽不喜歡我這麼做」 或是「朋友會嘲笑我」還是 「如果失敗了,一定感覺很蠢」那麼,你不斷地逃避你覺得重要的事,其實是害怕別人怎麼想,根本不是你媽媽說什麼還是隔壁老王說什麼。

因此為了成為獨特的、不循規蹈矩的個體,必須努力地對抗從眾心理,雖說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令人很惶恐。
在邁向重要而有意義的路上,覺得蠢是旅途的一部分,因此學著去接受丟臉,如果人生中令你不敢面對的抉擇越多,那代表你越需要勇敢地做出決定。

5.你打算如何拯救世界?

假設你好一陣子沒有看新聞了,然後世界上存在一些問題。所謂的「一些問題」是指「每件事都糟透了,我們都快死了。」

我之前曾聊過這個話題,也有研究結果證實,為了擁有健全快樂的人生,某些超越個人愉悅與滿足的價值是必須被堅持的。

所以,現在就挑一個問題來拯救世界吧!世界上的問題多的是呢。

舉例來說,崩壞的教育體制、經濟發展、國內暴力、心理健康照護、政府貪腐等。該死!我今天早上才剛看到一個關於美國淫媒的新聞,看完非常生氣,早餐都吃不下了,真希望我可以為此做點什麼。

找一個你關心的問題然後設法解決它。當然你無法單靠自己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,但是卻可以貢獻一己之力創造一點點改變,感覺到創造與變化能為個人帶來快樂以及成就感。

現在,我知道你在想什麼「天啊!Mark,我也讀了那些可怕的報導,讀完後也非常憤怒,但並不足以轉化為行動,更別說是成為生涯志向了。」

我很高興你問了…

6.如果現在用槍抵著你的頭,要求你必須離開屋子一整天,你會去哪裡?做什麼?

對很多人而言,真正的危機就如溫水煮青蛙,陷入一成不變的模式藉此轉移自己的注意力。沙發好舒服、多力多滋起司味真香,然後,除此之外什麼新鮮事也沒發生。

多數人都不了解,熱情是行動的結果,而不是行動的原因。

尋找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,是一項全面性的運動,也是一個 「嘗試與犯錯」 的歷程。沒有人知道某件事做起來會如何,因為只有做了才會知道。

所以問問自己,假如有人拿槍抵住你的頭,逼著你每天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要出門,你會選擇待在哪裡?不行,不能只是坐在咖啡店裡逛臉書。你可能已經在逛了,讓我們假裝這些沒用的網站不存在,也沒有電玩或電視。直到睡覺之前,你都必須待在屋外-你會去哪裏?你會做什麼?報名一堂舞蹈課?加入讀書會?再去學校進修?發明一個全新灌溉系統拯救成千上萬非洲的孩子?還是學飛滑翔翼?

你會利用這些時間來做什麼?

如果這個問題激發你的想像力,寫下一些答案,接著你就明白,出門去實際做點什麼吧。如果做一件能讓你出糗的事更好。

7.如果你得知自己只剩一年可活,你會怎麼辦?希望世人如何緬懷你?

很多人平常鮮少思考死亡這件事。意外的是,思考死亡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實質好處,其中之一,是迫使你歸零並思考生命意義這類真正重要的事,以及認清什麼是令人分心又無益的事。

在大學時期,我會到處問別人一個問題:「如果你只剩下一年可活,你會做什麼?」 可以想見,當時我在團體裡投下一小顆震撼彈。很多人給出模糊不清或是無聊至極的答案,還有幾個人差點把飲料吐在我身上。但這也的確強迫他人認真思考,人生是否可以有不同選項並且重新排列生命的優先順序。

你想留下什麼事蹟?世人將如何流傳你的故事?你的訃聞會記載什麼?你有什麼想說的嗎?如果沒有,現在你想說點什麼嗎?從今天起,你將如何開始這一切?

如果你幻想訃聞內寫著一堆屌事讓一票人嘖舌,那你又錯了。

當人們覺得人生沒有方向,沒有目標,只因為不知道什麼事才是重要的,也不清楚自己的價值何在,因此必然會接受別人的價值觀。只為別人的而活,不為自己而活是朝向不健康的人際關係,進而導致悲劇的一條不歸路。

想要尋找人生的目標,總歸必須找出一兩件比自己、比生活瑣事更重要的事。為了找出答案你必須離開沙發行動,花時間思考自身以外的事,試著去想像有什麼比自己更重要的事,然後(這聽起來或許會有點矛盾),試著去想像一個沒有你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。

翻譯:陳盈秀